基督教讲章网

葡萄园的比喻:在后的将要在前

日期:2024-09-29作者:嘟嘟接力

 田地.jpg

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。(马太福音19:30)

「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,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,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。约在巳初出去,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,就对他们说:『你们也进葡萄园去,所当给的,我必给你们。』他们也进去了。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,也是这样行。约在酉初出去,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,就问他们说:『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?』他们说:『因为没有人雇我们。』他说:『你们也进葡萄园去。』到了晚上,园主对管事的说:『叫工人都来,给他们工钱,从后来的起,到先来的为止。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,各人得了一钱银子。及至那先雇的来了,他们以为必要多得;谁知也是各得一钱。他们得了,就埋怨家主说:『我们整天劳苦受热,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,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?』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:『朋友,我不亏负你,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?拿你的走吧!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,这是我愿意的。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?因为我作好人,你就红了眼吗?』这样,那在后的,将要在前;在前的,将要在后了。」(有古卷加: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)(马太福音20:1-16)

本周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个最难解释的天国的比喻“在前、在后的比喻”。

难点1:分段

圣经翻译的人给了我们一个“美丽的误会”,无意中把这个比喻拆分到了两章不同的经文。这个比喻的第一句去到了上一章经文的最后一节。正确的分段就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比喻其实是头尾呼应的,结构和逻辑非常的清晰。用“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”开头;用“这样,那在后的,将要在前;在前的,将要在后了”结尾。正确的分段是我们正确的理解这个比喻的前提。我一再强调分段,希望可以让弟兄姐妹对于圣经刻意给出的分段记号有敏锐的察觉,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圣经大有裨益。

难点2:和合本诚实的加入了马太福音古卷的内容。

和合本的翻译非常诚实认真的加入了马太福音各种手抄本的内容,在最后一句,和合本有补充:(有古卷加: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)。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转移了我们的焦点,模糊了我们的视线,让我们认为这个比喻是在解释为何“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”。然而,古卷并不是权威,这里面的知识最好在神学院讨论,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。根据正确的分段,这个比喻首尾呼应,开头提到“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”,并没有提到古卷的内容“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”。所以我们有绝对的把握认为:这个比喻的重点和焦点在于解释“在前、在后”的问题,而不是讨论“被召、选上”的问题。如此正确分段的裨益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。

其实,随着圣经翻译的同工的进步,到了和合本修订版的时候,已经去掉了古卷的内容。

难点3:很多人分享自己对于经文的理解但是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读圣经

这个比喻的第一句:“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”用了“然而”这个连接词,所以想要理解这个比喻,必须要看前面讲了什么。我们读圣经的时候,如果看到连接词,就必须连着上文一起看。所以想要理解这个比喻,必须先要理解上文讲了什么。我也呼吁我们做教导的同工,可以多一些读经方法上的教导而不是单单分享自己对于经文的理解。授人以渔的方式更加造就弟兄姐妹。

上文1:

耶稣对门徒说:「我实在告诉你们,财主进天国是难的。我又告诉你们,骆驼穿过针的眼,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!」门徒听见这话,就希奇得很,说:「这样谁能得救呢?」耶稣看着他们,说:「在人这是不能的,在上帝凡事都能。」彼得就对他说:「看哪,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,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?」耶稣说:「我实在告诉你们,你们这跟从我的人,到复兴的时候,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,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,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。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,或是弟兄、姊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、田地的,必要得着百倍,并且承受永生。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。」(马太福音19:23-30)

原来上文讲的是一个少年的财主、有钱的官来到耶稣这里寻求永生之道。我之前写过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,大家可以阅读。《有钱的少年官》

他对耶稣说:「夫子,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」耶稣看着他,就爱他,对他说:「你还缺少一件:去变卖你所有的,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;你还要来跟从我。」(马可福音10:20-21)

这个少年官从小就遵守了一切的诫命,耶稣看着他就爱他,告诉他还差一件,就是变卖你所有的,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;你还要来跟从我。结果这个少年官忧忧愁愁的走了。紧接着后面的事情发生,有了主的宣告:在人这是不能的,在上帝凡事都能。彼得也问主:看哪,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,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?这明显是针对着那个少年官不肯变卖自己所有的说的。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读耶稣的回答。

1耶稣“实在”的应许

耶稣经常用“实在告诉你们”、“实实在在告诉你们”来宣讲重要的真理和应许。如果我们仔细阅读,我们会发现主给了我们两个应许。

第一个应许:坐在十二个宝座上,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

耶稣说:「我实在告诉你们,你们这跟从我的人,到复兴的时候,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,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,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。(马太福音19:28)

我们通常认为这是荣耀,这是十二使徒地位的体现。到了复兴的时候,十二使徒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。这个是我们的理解,受到了世俗和民间宗教观念的影响。圣经的价值观是“大的服侍小的”,这不是场面话,说说而已,这是真真切切的真理。我们看圣经中如何描述审判十二支派。

第二天,摩西坐着审判百姓,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。摩西的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做的一切事,就说:「你向百姓做的是什么事呢?你为什么独自坐着,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?」摩西对岳父说:「这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上帝。他们有事的时候就到我这里来,我便在两造之间施行审判;我又叫他们知道上帝的律例和法度。」摩西的岳父说:「你这做的不好。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;因为这事太重,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。(出埃及记18:13-18)

圣经说,旧约时代摩西坐着审判以色列众百姓,突出的不是摩西的荣耀、摩西的身份、地位;圣经告诉告诉我们摩西是如何的辛苦,以至于摩西的岳父替女儿替摩西自己来批评摩西。“你向百姓做的是什么事呢?你为什么独自坐着,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?”“你这做的不好。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;因为这事太重,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。”摩西不是蠢笨之人,不是磨磨蹭蹭办事缓慢之人,相反他又谦卑又有能力。圣经说:摩西为人极其谦和,胜过世上的众人。不仅如此,圣经还说: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,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。他就是那个又谦卑、又有能力;又忠心,又良善的仆人,那个比喻所说的主人给了五千就为主人赚五千回来的仆人。摩西审判以色列众百姓,从早到晚,非常辛苦。但是他没有发怨言,甚至连岳父都看不下去了,要来批评他这样做不好。

我们以为坐在宝座上审判百姓是一件荣耀的事情,象征着身份地位高高在上,圣经告诉我们,摩西坐着审判百姓是一件劳心劳力,牺牲自己陪伴家人甚至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的苦差事。引申到门徒身上,耶稣实在告诉门徒们,将来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,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。这是荣耀、是身份地位的高高在上,还是告诉门徒们会像当年摩西坐着审判百姓那样辛苦做上帝的工作?

相比较“在前、在后”比喻中的雇工,摩西就是那个从清早做到晚上的工人,这群撇下所有跟随耶稣的门徒就是那个从早到晚工作一整天的工人。

第二个应许:必要得着百倍,并且承受永生。

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,或是弟兄、姊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、田地的,必要得着百倍,并且承受永生。(马太福音19:29)

如何理解得到百倍

这句是成功神学、灵恩派常用的鼓励弟兄姐妹奉献的经文。撇下房屋,撇下田地,撇下财产的必要今生得着百倍,来生得着永生。圣经真的是这么解释吗?撇下所有跟随耶稣的门徒们,哪个得了百倍的房屋、田地和产业呢?没有!是耶稣的应许不灵验还是我们理解圣经错了呢?

试想一下,你有100个父母,每家两个父母照顾起来都很辛苦了,你有100个父母,你怎么尽孝道啊?给你100个儿女,两个儿女就足够了,三个儿女就手忙脚乱了,有100个儿女,我们根本忙不过来。

所以耶稣的应许绝对不是特指房屋、弟兄、姊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、田地的。

那么该如何理解得百倍的应许呢?大家记得一粒麦子的比喻吗?

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,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,仍旧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结出许多子粒来。爱惜自己生命的,就失丧生命;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,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。(约翰福音12:24-25)

爱惜自己生命不就失丧生命;愿意舍去生命的就必得着永远的生命。一粒麦子不肯死,仍旧是一粒;若肯死去,就结出许多子粒来。一粒麦子死了,得到更多麦子;舍去必死的生命,得着不死的生命。失去一些平常的东西,得着更好的东西。舍去、得着;是不是很像撇下、得着?撇下世上这些平常的人事物,得着百倍更好的。圣经一而再再而三的教导我们,得着的远比失去的更好。那么这里主耶稣应许一百倍更好的东西,自然不是前面提到的这些房屋、弟兄、姊妹、父亲、母亲、儿女、田地。主并没有明说更好的东西是什么,只是告诉你有百倍且更好,你信吗?

耶稣讲天国第一个比喻“撒种的比喻”的时候,讲到:“撒在好地上的,就是人听道明白了,后来结实,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”(马太福音13:23)

好土收获30倍,这属于丰收,很好的;收获60倍,这属于百年不遇的大丰收,喜出望外,惊喜的;收获100倍,想都想不到啊!这不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恩典,远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嘛。100倍,想都不敢想,想也想不到啊。

这就是主所应许的百倍。我们撇下世上这些人事物,撇下会朽坏的,我们必得着天上的奖励,不会朽坏的;而且我们不是得30倍,不是得60倍,而是得100倍,想都不敢想的收获,奇异恩典、出人意外的恩典。我们得着的这些奖励是什么,主没有明说,你相信主吗?

谁是在前的,谁是在后的?

主的话并没有结束,紧接着就是一个转折

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。(马太福音19:30)

以西门彼得为代表的门徒,他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主,主已经应许他们你们必得到在性质上远超于你们所舍弃的东西,并且得百倍,虽然主没有明说具体是什么奖赏,但是大家愿意相信主吗?同样主也应许他们会把主审判的工作交给他们,就像摩西当年从早到晚坐着审判百姓那样为上帝的工作忙碌。摩西是在前的,撇下所有的门徒们是在前的。然而主告诉我们,在前的要在后。

上文2

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排次序,谁奉献的多、谁事奉的更辛苦,谁更会关怀人,谁讲道更好,有好的讲员来开培灵会,我们都趋之若鹜。门徒心里也排次序的,不得不承认的。在少年的官的故事之前,圣经还记载了一件事:让小孩子到主这里来

那时,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,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,门徒就责备那些人。耶稣说:「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;因为在天国的,正是这样的人。」耶稣给他们按手,就离开那地方去了。(马太福音19:13-15)

这和少年的官一样,又是三本福音书都记载的一件事。我不断的重复(感觉自己啰嗦的像个老奶奶),但是因为太重要又不得不再三叮嘱弟兄姐妹。这就好比三部摄像机从三个角度拍摄,会给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圣经。

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,要耶稣摸他们,门徒便责备那些人。耶稣看见就恼怒,对门徒说:「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;因为在上帝国的,正是这样的人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要承受上帝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。」于是抱着小孩子,给他们按手,为他们祝福。(马可福音10:13-16)

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,要他摸他们;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。耶稣却叫他们来,说:「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,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要承受上帝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。」(路加福音18:15-17)

三段圣经都看完,我们发现孩子是婴孩,很小的,一点都不懂事的,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能跑能跳的ET。有人抱着他们过来,只是要主耶稣摸他们的。门徒禁止他们、责备他们,门徒很通事理的。主耶稣很忙的,耶稣要讲道、耶稣要医病赶鬼,你们抱着这些婴孩过来做什么,他们还小还不懂事,没必要浪费耶稣的时间,耶稣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做的。耶稣非常恼怒门徒的做法。让小孩子来,不是仅仅摸摸他们,耶稣抱着小孩子们,给他们按手,为他们祝福。

耶稣没有因为小孩子不懂事就不肯花时间给小孩子祝福。耶稣恩待撇下所有跟随他的门徒,这些门徒就好比在葡萄园里从清早就来做工的工人;耶稣同样恩待那些渴慕真道,听耶稣讲道的人,他们或许不是从清早就来到葡萄园做工的,但是耶稣为他们传讲天国的道理;耶稣同样恩待那些生病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、被鬼附的人,耶稣医治他们,他们也不是从清早就在葡萄园工作的人;甚至耶稣爱婴孩,这些还不懂事、只会吃奶不会说话的婴孩,这些人就是最后一刻才进葡萄园的,甚至什么工作都没做,也没有能力做,主同样爱他们,给他们祝福,把天国赐给他们。

门徒心目中有次序,有前后。耶稣告诉他们:然而,有许多在前的,将要在后;在后的,将要在前。

在前在后的比喻是讲给谁听的?

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?因为我作好人,你就红了眼吗?』这样,那在后的,将要在前;在前的,将要在后了。(马太福音20:15-16)

从早忙到晚的工人已经得到了奖励,因为上帝作好人我们就眼红吗?那么请问,这些人明早还愿意来葡萄园继续工作吗?因为上帝作了好人,是不是我们明天就不来了,拒绝进入葡萄园?因为上帝作了好人,是不是我们就拒绝进天国?

在前在后的比喻是讲给谁听的?肯定不是讲给小孩子的,也不是讲给少年的官,正是主讲给以西门彼得为代表的,已经为主撇下所有的跟随主的,跟你和我这些在教会事奉多年,跟教会的牧师、传道、长老、执事、领袖们讲的。主恩待小孩子,恩待刚刚信主的人,我们就眼红吗?主恩待小孩,恩待新人,难道我们明天就赌气不来教会、不做上帝交给我们的工作了吗?

我们和门徒一样,我们心里会给每个人打分,谁排在前,谁排在后。我们为上帝作的越多,我们就期待上帝奖励我们更多,就期待我们可以排在前面一些。天国不是靠我们做了才什么进去的。少年的官的故事告诉我们:「在人这是不能的,在上帝凡事都能。」(马太福音19:26b)这个比喻正是主耶稣教导我们要收起我们属灵的骄傲。之前门徒阻拦小孩子已经被主恼怒责备了,在门徒眼里不懂事的小孩子,不应该去浪费耶稣的时间,有很多人需要耶稣,他们要排在小孩子的前面。然而耶稣的反应则是:要小孩到我这里来。在后的反而在前。

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:朋友,我不亏负你(马太福音20:13)

无论是摩西还是以彼得为代表的撇下所有跟随主的门徒们,上帝并没有亏负我们,反而是我们亏负了上帝。无论是在前的还是在后的,我们都亏负了上帝,不是上帝亏负了我们。

总结

然而在前的要在后,在后的要在前。上帝作好人,我们会眼红吗?明天我们还愿意继续在葡萄园工作吗?我们会继续事奉上帝吗?

上一篇: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热门文章

热度: 推荐: